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指导 > 就业时讯 > 正文

90后“慢就业”思考人生?新型啃老?

点击次数:651|时间:2015-09-05 20:43

   大学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没准备进一步攻读学位,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如今有很多90后告别传统的 “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慢就业”到底是思考人生,还是新型“啃老”?记者走进“慢就业群体”,发现他们中通过“慢”中找到就业灵感的人只占少数,而更多人则是在延迟就业中逐渐陷入迷惘和困顿。
  
  “毕业就工作”不再是标配
  
  毕业季已过,但安徽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小宇似乎并没有急于投身就业大军。小宇打算先到师兄们在各地承包的农业园里实习兼考察。他说,要用一段时间多走几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搞清楚成本、收益,为将来自己流转土地经营农场打下基础。
  
  “如果你按部就班地大学毕业、步入社会,那么你肯定会突然觉得迷茫、失望,需要一段时间去过渡。 ”曾拿到过500万美元投资的追梦网创始人杜梦杰认为,“在毕业后慢下来、静一静,看看自己、看看世界,更有助于我们思考未来的方向。 ”
  
  “快时代”的理想泯灭?
  
  毕业一年以后,西安女孩夏山晶开始怀疑去年夏天自己“慢就业”的做法。 “现在开始报考事业单位或公务员,感觉再不找工作就要与社会脱节了。 ”夏山晶说。
  
  夏山晶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因为不确定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她去年毕业后一直在家“慢就业”。为了不给父母生活添负担,夏山晶到朋友的培训机构去做兼职。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安定分析指出,如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表面看生活环境较60后、70后当年优越不少,但大多数人可能一毕业就进入了一个“过渡状态”,甚至会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这些人在这个讲究‘快’的时代走走停停,始终在观望看有没有能达到他理想的机会。随着其他人的工作格局逐渐固化,他们很可能成为‘慢就业’族。”李安定说。
  
  事实上,能够成为像杜梦杰那样的“慢就业者”的人并不多,更多人在经历“慢就业”后,很可能就会成为“涸辙之鲋”。“但这并不意味着‘慢就业’是一种消极的选择。 ”李安定说,“某种程度上‘慢就业’就是一个与家人和社会交换意见、比较眼前和长远利益的过程,在对梦想追求的时候,是允许有一些波折出现的。 ”
  
  给“慢就业族”一份包容
  
  在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范和生看来,随着“慢就业”者多起来,社会上对他们的看法也应逐步改变。让情感和身体有一定释放的时间和空间无可厚非。 “当然,‘慢’绝对不应成为蹉跎青春、逃避竞争的借口。 ”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田毅鹏说,应该把“慢就业”与“啃老”区别开,前者是一种相对积极的选择,是通过逐步认清自己,为以后的道路奠基的过程;后者则是消极被动的,是在逃避社会、逃避责任。
  
  “我们总认为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节拍上、不踏空,这样才叫努力,才不会掉队。 ”田毅鹏说,但有些时候,表面上的“退”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进”,“快”有“快”的节奏,“慢”也有“慢”的智慧。
  
  不过也有人提醒,“慢就业”并不等于“不就业”,如果大学毕业生职业“空白期”过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打个问号,这既会影响年轻人的竞争力,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态。同时,专家建议除了规划好“慢就业”的日子、保持奋进的动力之外,最好为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规划,一旦超过预期,应先就业再择业,放下身段,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摘自《半月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