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指导 > 网上求职 > 正文

"网申" 汪洋大海一支针

点击次数:102|时间:2010-06-21 17:54

 
  有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来,求职的毕业大学生数量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今年广大毕业生就业压力指数再创新高,针对2009年度进行的校园招聘受到广大应届毕业生的额外关注。

  在招聘方式不断变革的当下,通过网络提交简历的“网申”已经从往年辅助招聘的地位跻身为各大企业招聘的第一关卡,成为求职者们必修的重要“课程”,针对白领们曾经在“网申”中的种种触礁,本期专题特意解密“网申”,揭示“网申”幕后操作的“潜规则”。

  “网申”:招聘第一关

  随着校园招聘进入高潮,不少名企的HR们都奔波在各大高校的校园宣讲会上,“我从国庆长假过后就开始频繁出差,奔波在各大校园的宣讲会上。”人力资源专员钱杰说道,同时,他指出,实际上众多企业的宣讲会起到更多的是宣传作用,虽然各企业在宣讲现场都会收回许多简历,但近两年来,企业更多地将招聘第一关改为“网申”——通过网络对提交简历的求职者进行首轮筛选。

  对招聘市场有着丰富跟踪经验的某招聘网站大客户经理符云分析道:“网络招聘取消了地域局限性,全国的求职者都能看到公司的招聘启事,并且不用安排大量人力前往各个招聘会‘赶场’,只需坐在办公室中阅读简历后,择优安排面试即可。”

  目前,许多毕业生和想转工的白领开始尝试在网上申请职位。但却往往石沉大海,得不到回应,如何适应这一新型的求职方式,“网申”要注意哪些事项,我们为此采访了有关人士。

  “网申”内容海量

  公务员周景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了,回想起本科毕业前的求职历程,她笑道:“那段时间除了去个别招聘会,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网上,疯狂地进行‘网申’和检查电子信箱。”周景先后到十几家自己有意的企业的主页上去进行相关岗位有针对性的“网申”,等到报考公务员时,她又先后进行了国家公务员和广州地方公务员的“网申”,大大小小的“网申”她先后进行了几十次,“没办法,现在找工作就是这个方式,我只是求职者中‘网申族’里最平常的一分子。”

  周景解释道,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没有多少求职经验,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缺乏目标,同时本身就是一张白纸,未来的工作有诸多可能性,多进行一次“网申”,多一个机会,因此变身“网申族”是自然而然的。“不过‘网申’可真是一项体力活呀,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世界五百强的名企,其‘网申’内容量大得惊人,少的四五页,多则十多页,内容不仅涉及学校、专业、籍贯等基本资料,更有大量中英文自我阐述、标准题问答、实习经历评价等开放式问题,有的企业还将性格测试题目也作为‘网申’内容,经常填一份问卷就要三四个小时。”周景称,为了保证网速和“网申”的“不塞车”,当时一个宿舍的同学们经常熬夜或通宵进行“网申”。

  解密:他们为何“网申”无门?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曾经进行过“网申”还是现在正在投身于“网申”的求职者,多数人对“网申”都是又爱又恨,有人欢喜有人愁,不少人已经通过“网申”获得录用机会,但更多的人则是屡试屡败,却又不得不屡败屡试。“网申”注定是广种薄收吗?究竟招聘方是如何操作“网申”的?某知名招聘网站的校园招聘项目顾问黄妮韫作了详细解答。

  一问:“网申”为何石沉大海?

  不久前,某内地大专院校毕业生在花费大量时间“网申”数十次未果后,用充满愤怒的语气在网上发帖大肆批判各招聘网站实施“网申”纯属是欺骗行为,“我才领悟到那些把主要心思放在通过这种手段来求职的同学们成了最大的牺牲者: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收获’了不自信。”

  该网友还分析道,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在招聘网站上开“网申”,公司的人再多再加班,要处理那么多“网申”简历,可能吗?“不,我推测这就是公司和网站串通好,只是通过招聘吸引网友眼球,扩大知名度而已,‘网申’与实际招人无关!”

  该网友还介绍道,自己所在的班级人均进行几十份“网申”,但通过“网申”获得笔试面试机会的同学比例为0%,他非常失望地提醒比自己低一届要找工作的同学,“千万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网申’上面,因为你付出的远远小于得到的。”

  答:关键词过滤掉大多数

  “网络简历的投递量是相当巨大的,我们不会一封一封逐个浏览,而是按照企业方的委托,搜索关键词寻找合适的人才。”黄妮韫打开他们为某房地产公司某岗位制作的“网申”材料库,输入“清华+本科及以上+建筑”三个关键词,系统立刻筛选出一百多份简历,“通常企业方对应届生的招聘都会对学校、学历、专业等方面有所预期,所以我们一般只从符合这些条件的简历中进一步搜寻人才。”

  黄妮韫介绍道,校园招聘筛选“网申”简历时,往往重视名校和对口专业,而社会招聘筛选简历,则是更注重名企工作经验、工作年限、项目负责经验等技能资历。

  “大多数非名校、非对口专业的求职者们据此可以了解为何自己的‘网申’得不到回应,由于‘网申’多是以发送简历和求职信的方式进行的,用人单位很难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很多情况下,‘名校’就成了不少企业作出用人决定的重要依据。”黄妮韫指出,目前“网申”成功率较高的学生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重点院校。

  二问:“网申”注重表面功夫?

  说到“网申”,去年毕业的某民营企业董事长秘书熊毅非常愤愤不平地评价道:“‘网申’就是给投机者玩的游戏,那些精于自我包装和吹嘘的人才会受益,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反而会被埋没。”一向有些恃才自傲的熊毅坦言自己就是不擅长“网申”的“不得志者”。

  记得当年找工作之初,熊毅也曾信心满满地进行过多次“网申”,“我的首选工作是媒体,其次是公务员,因此一开始都是进行各大纸媒和国家公务员的‘网申’。”熊毅心想自己这么有文采,在大学里都出过两本个人诗集了,在中文系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才子,随便进个报社完全没问题的,于是一边例行公事地进行“网申”,一边就在准备笔试和面试了。没想到接二连三的面试通知发下来时,熊毅都是榜上无名。

  “他们说我太不重视‘网申’了,我不就是没有特意在电子简历上搞油头粉面的数码照片吗?不就是没有挨个去填那些冗长的类似自我评价的问题吗?”熊毅觉得“网申”的方式太有问题了,他的优秀无法体现。

  答:精细简历易脱颖而出

  “通常对‘网申’关键词过滤后,我们会对每封简历逐个做‘简历评估’,项目包括个人形象、工作匹配、回答问题、基本项目、奖励、企业实习、自我评估等10个方面。每个栏目都要打分,最后评估出这份简历的优劣。再按照分数从高到低选择前多少名进入笔试或面试。”黄妮韫调出一份评估为94分的电子简历,解释道,这名求职者有贴数码照片,照片清晰、五官端正,因此“个人形象”这一栏可以填满分;且对系统设置的所有问题都有详细回答,可见态度诚恳,“回答问题”这栏也可以打满分;有奖励、有详细地介绍实习经历,自我评估用词恰当……综合看来,这是一份能让招聘方完整地了解求职者的优秀简历。

  “简历数量多时,熟练的HR们往往会以1分钟处理2~3份电子简历的速度进行评估和打分,因此求职者必须精益求精地进行‘网申’,才能使自己有机会脱颖而出。”黄妮韫提醒,求职者一定要详尽描述自己的项目研究或实习成绩,尽可能详细地回答每开放式的问题。

  三问:“网申”是个体力活?

  “据说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每天要接收500份至1000份电子简历,其中的80%在管理者浏览不到30秒钟后就被删除了,许多简历甚至根本得不到被浏览的机会,要让别人在半分钟内通过一次‘网申’对你产生兴趣,机会何其渺茫。”熊毅感慨道,大部分的“网申”都是在浪费时间。采访中,不少求职者都对“网申”的庞大工作量进行了抱怨,问题集中在:“网申”工作量大,一次“网申”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当很多人同时在线申请时,有些公司的服务器常会出现死机或连不上服务器的情况,一旦死机,又要从头进行一次“网申”;在门户招聘网进行“网申”时,如果不经常上去更新和维护简历,很快就会被新的简历覆盖和淹没……

  答:“网申”可以很轻松

  “其实,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们对于“网申”的许多技巧都烂熟于心了,这点上,名校往往比非名校的学生做得好,沿海发达地区往往比内地落后地区的学生做得好。”黄妮韫也给了一些小建议,希望源源不断的求职者们能够“网申”得更轻松、更有收获。

  1.很多公司“网申”的Open Question(开放式问题)都大同小异,因此记得搜集每次“网申”的题目和自己写的答案,今后“网申”答题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过去;

  2.在填写比较大篇幅问题的时候,尽量在word格式下填写,然后再粘贴到网页上去。用word保存还能显示错误,提醒你改正;

  3.刷新简历可以获得更多求职机会,每次登录刷新以后,自己的简历就能排在前面,更容易被人事经理找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