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用文档 > 党建写作 > 心得体会 > 正文

践行“三严三实”关键在“走”——学习习总书记“三严三实”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点击次数:119|时间:2014-09-09 21:25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笔者认为,践行“三严三实”关键在“走”。“走”就是要走基层、听民意、解民忧。只有在“走”上下足了功夫,“三严三实”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走基层”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基础。做任何工作,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情况、摸清家底。践行“三严三实”首先就是要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官”,对我们的干部有哪些要求,什么看法。前一段时间媒体上曝光的一些领导干部坐豪华办公室,抽高档烟,戴天价表……引起群众强烈反应,原因就在于这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少了,脱离了群众,不知道群众想要什么样的领导,整天沉醉于“唯我独尊”,“我说了算”的自我感觉中,结果与群众的期盼南辕北辙。
  
  兰考人说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在许楼,大雪天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里,里面住的是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象这样才是真正人民的儿子,他把党的温暖象人民的亲儿子一样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只有焦裕禄这样的领导干部才是当之无愧的“父母官”,才是群众需要的好领导。
  
  在乡镇工作,直接和群众打交道,乡镇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干部的形象,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威信,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老百姓评判党员干部、评判国家公职人员、评价党风政风,乡镇干部可以说是晴雨表。所以只有尊重群众、敬畏群众,真正从思想深处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利益摆在重要位置,才能使“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走基层”要以“三严三实”为指导。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走基层”不能变成“走过场”,“三严三实”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嘴边”,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走基层”的行动上,落实到具体工作、生活中。习近平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时强调:“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走基层”活动,不能忘了“严”与“实”。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联系更紧密、涉及问题更具体、社会期待更高,非严不足以立规,非实不足以克难。“走基层”走过场的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原因也在于标准不高、执行不严。“走基层”就要贯彻“三严三实”,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以实效取信于民。
  
  “走基层”要“严”字当头。首先是要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能走马观花,进行简单的“粮油式”慰问,而需要实实在在的带着感情下基层,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同他们交心。第二是要严以用权,在走基层中,要坚持用权为民,对于走基层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能马上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排出时间表尽快解决,需要与上级协调的必须第一时间反映,绝不能推诿扯皮,以权谋私。第三要严以律己,就是要对群众心存敬畏,牢记党纪国法,真心为民办事,绝不能把“走基层”变成“吃拿卡要”的好机会。
  
  “走基层”要“实”字收尾。谋事要实,走基层就是要找出问题,听取意见,谋划工作。在“走”的过程中,要像沈浩、杨善洲那样,对党和人民常怀感恩之心,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要适应与群众的讲话方式,不摆架子,多与群众拉家常话,让群众说出真心话,及时掌握基层真实情况。要把收集的意见与村、镇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谋事。创业要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创业就是要从群众反映的小事、具体的事入手,不高谈阔论,不好高骛远,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在走基层中,我们只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才能听得到群众的实话,赢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支持。(琴溪镇 左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