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用文档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正文

克山县古城镇中心学校“省检”工作的自查报告

点击次数:490|时间:2010-04-14 15:39

克山县古城镇中心学校迎“省检”工作的自查报告

古城中心学校

                            2007年10月10

一、全镇教育自然情况简介。

古城中心学校有普通初级中学中学1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班为71个,教学网点3个,中学在校生438人,小学在校生1029人。全镇教职工数为206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中级职称78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县级骨干教师38人。小学教师达标率为100%,初中教师达标率为97%。我校的教育工作在党的“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小学统考成绩逐年提高,位居全镇小学的前列;中考成绩连年攀升,达到21人,06年己突破30人,07年又突破38人,而且在全县前十名的考生中,古城中学的考生占3(分别为第2名,第5名,第8)

二、“省检”工作情况简介

古城中心学校的“省检”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古城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双基”巩固提高工作,成立了“双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坚持 “省检”工作不动摇,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建立了“双基”工作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保证“双基”工作巩固提高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使“双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小学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为零,初中入学率达到97.2%,年辍学率低于3%,特困生巩固率达到100%,并顺利通过“双高普九”的初检。

三、“省检”工作主要指标达标情况:

 ()普及程度

2005年,46周岁儿童入幼儿园率70%,其中6周岁儿童入幼儿园率为100%,普及了学前一年教育;20042005学年度,小学学年初适龄儿童总数1628人,学年初小学在校生1628人,小学阶段入学率100%,学年内小学生辍学率为020042005学年度初中学年初适龄人口总数1046人,初中学年初在校生557人,初中阶段入学率97.3%,学年内初中学生辍学率为1.3%;学年初毕业年级学生157人,学年末实际毕业157人,毕业率100%20062007学年度初中学年初适龄人口总数1038人,初中在校生438人,初中阶段入学率97.4%,学年内初中学生辍学率为1.2%

 ()教育投入

2004年、2005年、2006年,财政对中学拨款分别为2.3万元、2.7万元、3.1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1%;教育总支出中财政拨款分别为100%100%100%;三年来,古城中心学校政府下拨资金近8万元,用于教育投入。

2004年、2005年、2006年,财政对小学拨款分别为8.9万元、10.5万元、12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1%;教育总支出中财政拨款分别为100%100%100%

 ()办学条件

古城中心学校政府中小学校砖瓦化比例100%;中学生均校舍面积为2602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为48平方米;中小学危房率为0%;中学生均图书数为6册,小学生均图书数为8册;中学学生计算机数为58台,小学学生计算机数为33台;中学学生计算机生机比为181,小学计算机生机比为491;计算机室总数为2个。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06人,其中专任教师19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60人,专科学历131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78人;省、市级骨干教育16人,县级骨干教师38人;教师年度考核合格率100%

()教育质量
   
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100%;小学非毕业班各科评价合格率达100%,毕业班各科评价合格率100%,小学生毕业率达100%;初中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100%,初中学生各科及格率100%,初中学生毕业率达100%;学生体质达标合格率100%,音乐、美术课合格率98%

四、省检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创教育佳绩。古城中心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由中心校校长负责。同时也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每年古城中心学校都要对中心校的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066月份,县组织部组织人力对古城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并全票通过考核。解决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难题和热点问题,连续三年与镇政府协商合作筹办古城中心学校全民运动会,出资组织学生参加县全运会,出钱、出人、出车为学校拉沙石,铺甬路。这些措施大大推进了古城教育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双高普九”目标,使古城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长足发展。

()投入教育专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古城中心学校共有学校十二所,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生均占面积达4平方米,有两处学校配有计算机共88台,有图书阅览室两座,藏书5000余册,卫生室和实验室各3座。这些条件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中心校多方筹措资金,在03年和05年两次争取拨款130万对中学的教室进行维修,对中心小学的教室翻盖;2003年,中心校还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了国家投资,重建了卫星小学,县财政又投资了中心小学校舍维修工程,卫星小学锅炉房的维修,日新危房修建等工程,县财政为古城中心学校累计投入资金约80余万元。二○○六年四月,古城中心学校又在县政府取得建设资金几十万元,重建古城中心小学,项目己竣工,现在中心小学778平方米的新校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二○○七年夏,与政府合作极力争取资金20余万元修筑了通向古城中学的水泥路,解决了古城中学学生雨天上学难的问题。

()远程教育

我校以全面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提高全县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古城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为了保证我校的远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实施,中心校在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协调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成立镇远程教育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整体规划、配套资金筹措、工程验收等重大事项。建立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行保障措施及机制:

①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远程教育配套资金和建设资金及时发放的同时,还积极争取各村出人出力出资帮助学校安装调试远程教育设备,并拨出专项5万余元进行设备维护和运行资金。

②明确责任,强化项目管理。全镇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由中心校远程教育组组织实施、项目管理运作机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和既定方案指导、监督各项目学校进行工程建设,组织进行阶段性验收。

③协调帮助各分校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功能。中心校在各部门的配合协调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与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与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相结合,与农村文化建设和卫生生产资料知识宣传结合起来,优化教育资源,使农村的远程教育更好的为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到以目前为止,我校所有学校都完成了远程教育设备的安装,信息员己接受了省里组织的信息教育模式2、模式3的培训,并己上岗。现在各村校的信息员也将会在今年5月末完成,并且全部远程教育设备都己投入使用。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1)根据新的教育形势,加强德育工作,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学校德育工作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纲要》和等文件,制定活动方案,确立科研课题,出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表彰先进个人,建设教师合格的队伍。

督促学校推进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镇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小学基础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杜五争十”、“八荣八耻”、加强民族团结等教育活动与组织各村与学校联合,开展科普活动。推动了古城教育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推动警校共建活动,聘请派出所等单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贯彻《未成年人犯罪法》、颁新《义务教育法》开展常规教育、时事教育等专题活动使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指导学校改革课程、改变教法,大力推动素质教育。

近年来,古城中心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基础素质教育,改革课程,转变教法,改变学法,实现 “三个面向”,使古城的教育硕果累累。

①立足课改,优化教学过程,开辟了适合古城教育实际的改革课堂教学思路。

古城中心学校成立了学校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制定了《古城中心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古城中心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学期工作计划》,落实课程改革的有关政策,组织培训、筹集经费、收集整理材料,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坚持“理论学习、钻研探索、实践创新”的原则,开拓了“以思想优化、适合本校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改革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放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改革教学管理,掌握课改动态

为了调控教育教学的实施,我校制定了一整套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检查教师的教案书写步骤、教师听课节数、集体备课情况、授课程序等。以学校教学骨干为中心,成立了教育教学科研评价小组,实施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掌握教育教学动态。

③开全学科,开发校本课程。

政府出资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满学时,完成规定的课程。还结合我校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我校教师编订的“手工制作”校本教材,在实验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上级领导高度赞扬。

④古城中心学校组织开展大型教研活动,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让骨干教师作活动示范课,请专家点评课程,并在会后作集体讨论和反思,写心得。三年来,中小学共召开课改研讨会18次,作课教师达到84人次,这些活动在探索课堂经验、教学评价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⑤改革考试制度,实行教师和学生素质评价。在期末考试中,小学实行了六年集中考试,其他年级全镇统考,小学教师串动监考,中学教师督考,由中心学校统一给学校和教师统一排名,兑现奖惩,评价结果记入教师档案。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中小学学生成绩显著提高,中考成绩连年攀升,改写了古城教育史。

⑥抓基础、促实效、大力开展艺术教育工作。

我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学生体育合格率达98%以上。

建立专门艺术小组,加强管理,配足优秀的体育教师,开足上好体育课。政府出资培训艺体骨干,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音、体、美教师队伍。学校定期开展“三字一活”等比赛,提高音、体、美教师的素质。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各分校成立了各种活动小组,(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开展竞赛活动,开展大课间活动,利用校园艺术节和各重大节日的契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环境中欣赏美、不断提高他们的美育水平。在教学上,按教学计划和大纲开足、上好美术、音乐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工作计划、总结。其他学科寓美育于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为了促进艺体教育的发展,政府出资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古城中心学校全民运动会。在县全运会上,古城连续数年蝉连全县农村组第一名。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全县名列前茅,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接受各级领导检查和指导,充分展示了我校的风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也为古城中心学校赢得了“文化之乡”“体育之乡”的美誉。

⑦支持学校,美化校园。

近三年来,镇村大力支持学校的校园建设,美化、绿化学校。每年镇村都出人、出车、出钱为学校拉沙石,铺甬路。几年来,我校共筹措资金栽种各种树木三千余棵,花卉品种35个,校园内外粉刷一新,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书写墙标86条,全镇各校总计投入6.5万元。另外,民和小学和均城小学等处的领操台全部粘贴上了瓷砖,窗户换上钢窗,累计投入达17万多元。我们的努力换来的是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校园院窗整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

()教师队伍建设

古城中心学校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口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数量、结构和素质满足我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1)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古城中心学校建立“三聘制”,即一聘行政首长,二聘分校校长,三聘上岗教师。建立科学的岗位考核制度,在聘任过程中,按提名、民主测评和组织考核通过等严格聘任制度,并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教职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保证竞聘上岗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顺利完成教育用人制度的改革。

2)考核出勤、授课,聘请监督员。我校教师授课上兑现奖惩,按照教师考核细则期末进行了考核,2006年出台《教师出勤试行办法》。从每年的二月份,我们连续开展行风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纠风工作方案,聘请了17位群众监督员。下发征求意见函12000份,征得建议145条。在每年的4月份,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对外开放的公开周”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收到了良好效果。

4)我校选派送优秀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鼓励教师深造。组织学校立足于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组织理论知识考试,考试结果记入考核档案。组织进行了6次课改活动。 三年来,中心学校组织教师到省进行专业培训达16人次,到市参加培训达到22人次,县级课改培训20次,校本培训38次。同时,还坚持教师练习钢楷活动,举办全镇教师、学生钢楷比赛,总计有56名教师获奖,30名学生获奖。在学校颁奖的同志我们也给予颁奖。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现在,中学教师的本科达标率为97%,小学专科的达标率为100%。预计在2010年古城中心学校的教师的学历完全达标。

(六)确立“控辍”会战周,确保两率。

1)做好“控辍”工作,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

我校全方位落实控辍”责任制。与镇政府合作确立由乡、村主要领导抓“控辍”工作,公安、司法扶贫等有关部门协助工作;学校形成以中心校为主的“控辍”网络,校长、教师分工包片、包村、包户。

2)确立春、秋两季开学初为“控辍”会战周。充分利用三月、九月的开学第一周搞好“控辍”会战,“控辍组”成员、校长和教师联合合作,逐村、逐户走访动员,避免学生流失。

3)我镇还请司法我校和公安部门的协助,对拒不送儿童入学的监护人实行必要的法律制裁,强迫其子女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确保入学率、巩固率达标。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办学条件亟需改善。我镇的办学条我校有所改观,但是与同类乡镇学校相比,还相差很远,许多学校的校舍顶棚裂开,门窗破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教育所必需的教室、设施、书刊音像资料、音体美器材、实验器材电教信息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教育网点分散,不能整合教育资源,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英语和艺体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五、今后需要努力方向

1. 大力提供教育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2、整合教育资源,推进课改,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育教学再创历史新高。

返回顶部